山东省委常委、省纪委书记李法泉谈专项巡视:
精准发现问题 形成有力震慑
今年,山东省计划开展三轮专项巡视,重点对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未巡视过的县(市、区)、省直部门、国有企业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专项巡视。第一轮安排对30个县(市、区)开展专项巡视,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,坚持巡视监督、聚焦中心的指导思想不变、突出“四个着力”的工作重点不变、紧盯和发现问题的目标不变,创新方式方法,快节奏、高效率,突出重点,精准发现问题,切实发挥好巡视“利剑”和“尖兵”作用。
要突出重点,精准发现问题。本轮专项巡视县(市、区),务必突出重点,即重点人、重点问题、重点事。要突出重点人,就是县(市、区)党政班子成员,党政“一把手”是重中之重。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内监督的重点,专项巡视必须聚焦这个重点,切忌“散光”。通过巡视对党员领导干部做一次政治上的“体质”监测和基本“诊断”,看有没有“病”,有什么“病”,是小病还是大病,以便做到无病的保健,有病的治病,需用药的用药,需手术的手术。巡视中要特别注重发现在十八大之后、教育实践活动之后,仍不收敛不收手,问题线索集中、群众反映强烈,且可能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。要突出重点事,在抓住、抓准重点事,深追、弄明重点事上下功夫,通过具体事精准发现重点人的问题,或一个地方的重要问题,对被巡视对象和地方作出准确评判。直奔主题,直面问题,瞪起眼来发现问题,做到负责而不凑合,精准而不含糊,具体而不笼统,成为监督的“利剑”。
要简化程序,改进方式方法。专项巡视的特点是“短、平、快”,关键在“专”字上下功夫,要创新方式方法,机动灵活,增强针对性。要确定准专项。以“带题不定题、巡中来选题”为原则,进驻被巡视单位前,根据相关部门介绍的情况,锁定关键人、确定关键事,不打无准备之仗;进驻后要敏锐发现问题,尽快形成客观准确的判断,一周内确定专项问题。要简化程序。专项巡视不同于常规巡视,进驻动员、巡视了解、报告反馈、整改落实等主要环节要保留,但不必拘泥常规巡视工作流程,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深入谈话了解情况上,用在定准专项、快速发现问题上。要改进方式方法。坚持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,综合运用多种方法,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。
要快出成果,运用好成果。专项巡视的优势之一在于效率高,在短时间内发现主要问题和重要线索,快出成果,形成震慑。快出成果,关键在快。要很快发现并确定所巡视地方的主要问题,督促其整改、纠正,做到边巡边改。要根据进驻前所带的问题和进驻后听到的反映等,进行综合分析,尽快确定需深巡细巡的主要问题或重要线索。对重点对象的问题线索,要把举报中的问题、信访中听到的情况、街谈巷议中的民意等综合分析,抓紧确定重点和主要线索,梳理出可查性的问题线索,认真分析得出基本判断。
好成果关键在用。巡视后形成的巡视情况报告要开门见山、直奔主题、点名道姓。向被巡视单位反馈巡视意见,要列出问题清单,督促限时整改,两个月内报告整改落实情况。整改工作由被巡视地方党委“一把手”负总责,对没认真整改落实,督促仍不见效的,应予问责。巡视移交给省纪委、省委组织部的问题线索,要优先排查,认真核查,通过及时检查更好地发挥“利剑”作用,形成有力震慑,决不能把煮热的水放凉了,决不能让一些人心存侥幸。对省委、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建议,认真督促落实,决不可一发建议了之。对巡视成果的运用,要做到件件有结果、事事有着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