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说实话,刚开始‘三转’时,办的案子很少,可以说是‘白板纪委’。”10月28日,说起自己的职责,禹城市莒镇纪委书记朱英开坦言,“但是现在不同了,通过考核倒逼机制,工作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,任务也重起来了。”
禹城在“微腐败”治理中,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组织专责作用,抓好考核这个指挥棒,通过“一加一减”,将责任落实到位。在考核制度设计中,由市纪委查处的“微腐败”案件,根据处分人数、处分轻重折算分数,在对乡镇党委主体责任考核中予以扣分;相反,对乡镇纪委自查的“微腐败”案件,则在考核中予以加分,横向上把治理任务压到乡镇党委,形成了纵到底、横到边的治理体系。“这个加减法一算,首先党委得在从严治理上多上心,切实将主体责任担负起来,并积极帮助督促同级纪委开展工作。”张庄镇党委书记赵玉民介绍说。
而通过考核乡镇办纪委自办案件数,其办案主动性大幅提高。今年以来,禹城市乡镇办立案80件,查处微腐败问题76个,处理85人,给予党政纪处分68人,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2起24人,已成为办案主力军。
“虽然只涉及部分群众,但是占地补偿款的发放必须公示,群众明白,干部也清白。村务不公开要追究责任,不能有侥幸心理。”不久前,禹城市张庄镇大油坊村纪检委员刘清财,针对有群众询问该村占地补偿款的发放问题,召开党员、群众代表会议,督促村支书进行了公示。为了延伸监督触角,禹城市在各个社区、村配备了1312名村纪检委员,把监督“微腐败”问题作为工作重点,实行月报制度,进行精细化管理。
消灭微腐败,还要努力清除其滋生土壤。今年,禹城结合“清风禹城”教育行动,在全市开展“讲家风、忆家规、亮家训”专项活动,引导有条件的乡镇、社区建设党风家风纪念馆、社区家风广场等,以良好的家风引导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。“与那些离群众很远的事例相比,该活动内容更有说服力,也更容易让人看齐,形成的示范作用更加明显。”禹城市委常委、纪委书记闫秀丽介绍说。(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聪聪 杨娜 报道)